聖安德魯老球場 (St Andrews Old Course) 

Home of Golf 

高爾夫之鄉

世界百佳NO.7


 

說到蘇格蘭的老球場,凡是打球的人幾乎無人不曉它的名字叫“聖安德魯斯”,幾乎沒有壹個球迷不想親臨這個高球界的“麥加聖地”,在那裏打壹場球成了所有球迷的憧景和奢侈。


就像回教徒要朝拜聖城邁迦,佛教徒希望去釋迦穆尼的家鄉印度取經,天主教徒想去樊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做壹次禱告,習武之人要去少林寺燒香那樣,高爾夫球愛好者都想去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老球場。




600年+曆史悠久


這裏被稱爲“Home of Golf”“高爾夫之鄉”,是世界各地高爾夫球手最喜愛的目的地。


高爾夫運動起源于蘇格蘭的牧羊人,由牧羊人擊打石塊和土塊的勞作娛樂逐漸發展成了高爾夫運動。12世紀,老球場所在的土地被宣布爲人們的公共用地。據考證,第壹次書面提及在老球場上打高爾夫的是1552年的壹項憲章,它確認了公民有權利使用林克斯進行高爾夫、五人制足球以及壹切運動。” 不過毫無疑問,高爾夫在此前就存在了。

 

15世紀時,蘇格蘭人在聖安德魯斯依照地形建立了壹個高低起伏的球場,受制于細長的海岸地形,球場設立了11個球洞。1764年,部分球洞因被認爲太短而遭到合並,球洞的數量自此由11減爲9,于是形成爲壹輪比賽18洞的組合——成爲後來興建高爾夫球場的標准設計。



獨特的雙果嶺


兩個球洞有雙球道,兩個球洞有雙果嶺,球道和果嶺藝術性地起伏著--這真是上帝創造的球場。 果嶺上的旗幟在上半場壹般爲白色,在下半場場壹般爲紅色。 (唯壹的例外是第18洞,它是白色的)。

 

球場共有14個雙果嶺,對于兩個球洞共用的雙果嶺,必須將共用果嶺的兩個球洞的編號相加組成18。(例如:6號洞和12號洞共用果嶺,6+12=18)。第2洞與第16洞、第3洞與第15洞、以此類推直到第8洞與第10洞,每兩個球道共用壹個雙果嶺。只有第1洞、第9洞、第17洞和第18洞擁有獨立的果嶺。

 

了解這兩條規則有助于瞄准果嶺。 例如,當瞄准6號洞/4杆洞的果嶺時,果嶺上有兩面旗幟,壹面紅旗,壹面白旗。 然而,由于6號洞是上半場,您應該瞄准果嶺上的白旗。 您會知道果嶺上的另壹面紅旗是12號旗。 雙果嶺非常大,有兩個洞那麽大,所以有時您不得不在果嶺上推30-50碼的長推。

標志性沙坑


聖安德魯斯有112個沙坑,其中許多沙坑之所以令人難忘,不僅是因爲它們的大小和深度,還因爲它們的名字:廚房、小屋、七姐妹和地獄,還有校長的鼻子和眼鏡。

 

地獄沙坑大約300平方碼,十英尺深,以至于球員們看不到外面。1995年,傑克·尼克勞斯揮杆四次才得以逃脫,在這個球洞打出了十杆。



斯威肯橋


跨越第1洞和第18洞球道的Swilcan Bridge(斯威肯橋)。斯威爾肯河(Swilcan Burn)蜿蜒穿過聖安德魯斯高爾夫林克斯老球場的第1球道和第18球道的雙球道,流入旁邊的北海。 

 

石橋本身並不大,只有約3米長、2.1米寬、1.8米高,是壹座簡單的羅馬式建築,最初只是供當地牧羊人放牧時通過的壹座小石橋。斯威肯橋至少已有600年的曆史,可以說是整個高爾夫球運動的文化象征,也是每次頂級賽事的頒獎台。



第17洞路洞


路洞Road Hole指老球場的第17洞,因果嶺毗鄰壹條瀝青小路而得名。球道設計極富爭議,被許多著名球手稱爲全世界最難的4杆洞,著名的The Old Course Hotel (老球場酒店Road Hole Bunker(魔鬼沙坑)都在這壹洞。2015年整個美巡賽上17洞的平均得分爲4.66杆。



賽事舉辦


1995年到2015年,老球場每五年舉辦壹次英國公開賽。 最近的壹次是2022年舉辦第150屆英國公開賽。



超熱門球場


世界各地的高爾夫球手都夢想著來老球場打球。 聖安德魯斯的所有球場都是公共球場。 雖然有差點(HDCP)限制,但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打球。 然而,由于前來打卡的高爾夫球手的數量龐大,比賽是通過抽簽進行的,等待空位。百高可以爲您分擔這個煩惱~(根據球場政策以及賽事等可能會有變化,最新訊息請向百高客服確認)


聖安德魯斯高爾夫林克斯老球場是無可爭議的高爾夫聖地。根據球場的不同,杆數有時是70杆,有時是72杆,但洞數都是18洞。 在古老的希伯來語中,每個數字都有自己的含義:18代表 "生命"18洞可能就像生命本身壹樣是壹出戲劇。


立刻安排: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老球場  百高預定



百高獨家~18洞全攻略



    #1號洞 375碼

      1號洞,375碼,4杆洞。以壹個沒有沙坑的短四杆洞作爲開局,該洞球道有100碼寬。如果還是錯過球道,那球道右側就是OB的區域。果嶺前方有球場唯壹的水障礙。

      球洞回憶:

      1995年英國公開賽的第三輪,尼克-弗度在此進攻果嶺時,壹位女士曾跑入場內,向他獻花獻吻。

      #2號洞 452碼

      2號洞,452碼,4杆洞。最理想的開球是過300碼,落點在左側的沙坑與右側的長草之間,長草的邊緣長著厚實的金雀花。錦標賽級別的旗杆位置通常在果嶺的左後方,越過凸起的脊部位置。該凸起的位置很容易把小球導向左側的深沙坑或者右側水平面較低的果嶺。

      球洞回憶:

      2000年比賽的第三輪,老虎-伍茲在此吞下柏忌。那是他在3天比賽以來的第壹次掉杆。最終他以-19杆取得比賽的勝利。

      #3號洞 398碼

      3號洞,398碼,4杆洞。當天氣狀況較佳的時候,這是另壹個小鳥的機會洞。開球打球道的右側,會留下壹個最好的攻擊角度,躲過果嶺左側新月形的沙坑。果嶺前小卻微妙的脊部凸起有可能會産生奇怪的推杆線路。

      球洞回憶:

      自1984年以來,該洞在英國公開賽只出現過1只老鷹。那是1990年羅伯特-戈麥斯在首輪取得的。

      #4號洞 480碼

      4號洞,480碼,4杆洞。開球可以直接瞄著果嶺位置擊球,球道相對比較狹窄,被小山丘和金雀花包圍。開球偏得越左,攻果嶺就變得越困難。果嶺左側有沙坑,且果嶺的坡度是從左往右傾斜的。

      球洞回憶:

      這是球場其中幾個最難以標on的果嶺之壹。2015年,這個洞的標准杆上果嶺率只有66.5%,是球場第三難上的洞。2010年,幾率只有54.3%,排在第二名。2005年,標on率更只有49.1%。

      #5號洞 570碼

      5號洞,570碼,5杆洞。通常來說,在錦標賽級別的比賽裏,這都是老球場最簡單的壹個洞。球場只有2個5杆洞,而該洞是很容易兩杆上果嶺的,前提是當時球手不面臨逆風。開球在270-320碼之間,球道的右側有7個沙坑作爲障礙。果嶺的尺寸非常大,從前到後長達92碼,這會讓很多球手抓小鳥的努力付之東流。

      球洞回憶:

      2005年,賽事冠軍伍茲在這個洞連續4輪打鳥。這是那年他發揮最好的壹個洞。回顧伍茲兩次聖安德魯斯的問鼎,他分別3次在某個洞連續4輪收入小鳥球,分別是2000年的12、14號洞,以及2005年的該洞。

      #6號洞 414碼

      6號洞,414碼,4杆洞。開球是完全的盲打,球洞的落差很好的隱藏了球道兩側的沙坑。壹個不易發現的斜坡橫穿了果嶺的前部,對于攻果嶺的球手具有欺騙性。

      球洞回憶:

      自1984年的英國公開賽開始,曾有5位球手在這裏打出7杆(該洞的最高紀錄)。最近的壹次是2010年的第壹輪,由美國球手傑瑞-凱利打出。

      #7號洞 371碼

      7號洞,371碼,4杆洞。從該洞開始,球手將迎來連續6個短的4杆洞或3杆洞。該洞是老球場唯壹真正意義上的狗腿洞,大多數球手都喜歡用鐵杆開球,把小球放在大土堆前的平坦區域。果嶺坡度從左往右,且被海扇殼形狀的沙坑保護。該沙坑是全場第2大的。

      球洞回憶:

      2010年賽事冠軍烏修仁在該洞四輪打出-3杆,前三輪全部打鳥。那是南非球手當周打得第二好的球洞。烏修仁于7號洞-9號洞的總成績是-7杆。

      #8號洞 557碼

      8號洞,187碼,3杆洞。前九唯壹的3杆洞,景觀非常震撼。按照風向的不同,球手的選杆壹般在5號鐵到短鐵之間,該洞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13碼。

      球洞回憶:

      自1984年的英國公開賽到現在,只有1位球手在次打出壹杆進洞。那是1984年的第四輪,由當年的美國大師賽冠軍本-克倫肖取得。

   

      #9號洞 187碼

      9號洞,352碼,4杆洞。對于壹些長打者而言,這個洞更像是壹個長的3杆洞,畢竟果嶺相對比較平坦,只有兩個沙坑分列果嶺兩側作爲保護。即使選擇兩杆進攻,球道也非常寬廣。

      球洞回憶:

      2010年的第四輪,烏修仁在8號洞吞下柏忌後,在該洞推入50英尺的老鷹推,把領先優勢拉大至4杆進入後九,並最終取勝。

      #10號洞 352碼

      10號洞,386碼,4杆洞。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這也是壹個可以壹杆攻上的球洞。在大概290碼的位置,落球區會窄壹些,左側有長草,右側則是2個小沙坑。果嶺的坡度會比9號洞的大很多,前高後低。

      球洞回憶:

      1990年的第三輪,保羅-布羅德赫斯特在該洞拿下比賽裏的連續第6只小鳥。當時他開球攻上果嶺,面對40英尺的老鷹推,他的球集中洞杯後側,險些進洞。那壹天過後,他成爲第壹位在聖安德魯斯的英國公開賽打出63杆的選手。   

      #11號洞 386碼

      11號洞,174碼,3杆洞。最後的壹個3杆洞,也比上壹個更具有威嚇性。根據風向,球手的選杆會在3號鐵-9號鐵之間。果嶺被幾個嚴酷的沙坑包圍。如果打入了果嶺前方的沙坑,球手爲了脫困甚至有可能要向反方向救球。

      球洞回憶:

      這個洞據說曾讓波比-瓊斯抓狂。他曾經在沙坑連打3杆,接著直接撿球放棄該洞。後來在設計奧古斯塔球場的時候,瓊斯就用該洞作爲靈感,創造出了第4洞。

      #12號洞 351碼

      12號洞,351碼,4杆洞。這個短4杆洞也頗具欺騙性,因爲發球台上,球手沒辦法看到隱藏其中的4個沙坑。洞杯的位置將決定球手的開球戰略。果嶺分爲兩層,較高的壹層縱深僅有12步,對于球手的短杆要求非常高。回顧2015年,該洞在開上球道這壹點上是第2困難的。

      球洞回憶:

      如果選擇壹杆直接進攻果嶺,球手面臨的難度與風險是非常大的。1933年的英國公開賽,兩屆大滿貫冠軍得主克雷格-伍德是首位壹杆攻上果嶺的球手。緊接下來做到這壹點的是美巡賽82冠得主山姆-史立德,那是在1946年,那場比賽他最終奪冠。

      #13號洞 465碼

      13號洞,465碼,4杆洞。壹個非常殘酷的球洞。選手的開球必須躲開左側棺材形的沙坑,進攻果嶺時可能會用上長鐵杆,因爲果嶺比球道要高壹些。果嶺左側是充滿長草的坑,右側則是深沙坑。

      球洞回憶:

      2010年的第三輪,亨裏克-斯滕森在這個洞打出老鷹。自1984年以來,只有2人能達成這個成就。

      #14號洞 614碼

      14號洞,614碼,5杆洞。球道外右側的牆是對于球手的保護,越過牆就是OB線。球手需要開球落點打過250碼,躲過球道的左側壹組4個的沙坑。在逆風的時候,球手要特別留意第2杆,躲過球場最大的沙坑。果嶺表面先是從前往後上升,半途會向左後下坡。

      球洞回憶:

      這裏有著球場最大的沙坑,名爲“地獄沙坑”(Hell Bunker)。1995年比賽的第壹輪,“金熊”尼克勞斯在這個洞打了10杆。當時他的球落入該沙坑,用了4杆才把球就上來,最終三推進洞。當時他表示:“那裏令人沮喪。我只想找到壹個方法,任何方法,離開那個沙坑。”

      #15號洞 455碼

      15號洞,455碼,4杆洞。當逆風的時候,球道上的沙坑可能會成爲對于球手的幹擾。從300碼開始,球道會變窄。對于球手而言,可以借助球場外的教堂作爲輔助,瞄准2個小山丘之間的教堂頂部。果嶺是傾斜的,果嶺前的起伏較大。

      球洞回憶:

      2015年,比賽冠軍紮克-約翰遜在第二輪于該洞吞下柏忌。壹周下來,他只有3個洞的總成績是高于標准杆的,分別是17號洞的+3,及11號洞、17號洞的+1。     

      #16號洞 418碼

      16號洞,418碼,4杆洞。球道右側曾是聖安德魯斯的老鐵路,也是OB的區域。這個洞有著球場最窄的球道,球員的開球要瞄向左方,躲過沙坑。果嶺前後都有沙坑保護。

      球洞回憶:

      2015年的決賽輪,狀態火爆的喬丹-斯皮思在該洞推入50英尺的小鳥推,追至並列領先。可惜在後面他吞下柏忌丟掉了冠軍。

      #17號洞 495碼

      17號洞,495碼,4杆洞。該洞被譽爲英國公開賽最困難的4杆洞。球手的開球需要打過260碼,越過球場的酒店。攻果嶺要瞄向右側,躲過左邊的沙坑。如果攻果嶺打長了,下壹杆就要在馬路上擊球了,這個地方是無法免罰杆補救的。

      球洞回憶:

      1978年比賽的第三輪,在爭冠之列的中島常幸第二杆落點在果嶺的右前,但小球最終卻不幸進入左側的沙坑。他在那裏用了4杆解困,最終打出9杆,徹底與冠軍無緣。所以這個沙坑現在也被戲稱爲“中島沙坑”

      #18號洞 356碼

      18號洞,356碼,4杆洞。最後壹洞距離也不長,但在樸實中卻充滿著戲劇性。球手可以嘗試壹杆去進攻。球洞的右側是城市的街道。無論是壹杆還是兩杆進攻,球手都要小心果嶺前部名爲“罪惡之谷”的窪地,這裏見證過壹些歡騰的時刻,但更多的是令人心碎的畫面。

      球洞回憶:

      1995年第四輪,康斯坦丁-羅卡需要在此抓鳥,才能把約翰-達利拖入加洞賽。在第壹杆險些上果嶺的情況下,羅卡第二杆卻把球切入了罪惡之谷,面臨65英尺的小鳥推。然後罪惡之谷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情況出現了,羅卡推進,成功殺入延長賽。不過達利最後還是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周邊景點介紹


1.聖安德魯斯大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

聖安德魯斯大教堂是蘇格蘭現存的最宏偉的中世紀建築之壹,早在1160年就已開始修建。根據記錄的的祭祀儀式可以轉變到1318年,從此成爲信徒們的朝拜中心。其他博物館裏有壹些在遺址上發現的凱爾特十字架和墓碑。雖然現在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只有壹片碎片和幾個主建築以及壹大片略帶蒼涼的墓地,但仍然可以感覺到它當年的規模與輝煌。再結合曆史來重讀聖安德魯斯大教堂就不免有壹種悲涼的情緒,但又充滿了震撼。門票:外部參觀免費,上塔參觀需購買門票:成人4.5英鎊。

2. 西沙灘

在聖安德魯斯有兩個海灘,壹個是東沙壹個是西沙,其中西沙的景致最迷人。當夕陽的余晖落在沙灘上,海邊的小屋,海水,海鷗和人們壹起構成這裏最美麗的景色。城堡球場、金士班、費爾蒙、鄧巴尼以及聖安德魯斯林克斯球道都在海邊,球手不壹定有時間再另外去海邊走,球場風景就是最美的風景!

3.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聖安德魯斯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建立于1410年到1413年之間,是蘇格蘭第壹所大學,同時也是英語世界裏最古老的大學之壹。安德魯斯的大學最初主要講授神學,邏輯,宗教等課程。後來轉變英國的現代化進程,這所大學也建立了許多順應潮流的理工科,醫藥學等,逐步完成現代化的大學。

4.聖安德魯斯城堡St. Andrews Castle 

聖安德魯斯城堡始臨海,所在的沙灘自然被稱爲城堡沙灘。聖安德魯斯城堡始建于12世紀末,曾是蘇格蘭王室的皇家堡壘。在多次戰役中被毀,後來又反複經曆重修。就只剩下了遺迹。不過這裏仍然是聖安德魯斯著名的旅遊點。遊客可以參觀城堡的內部和外部。門票4英鎊壹個人(可以只參觀外圍)。

5. 英國高爾夫球博物館St. Andrews Golf Museum(老球場邊上)

對于高爾夫球愛好者來說,這是壹個必訪的地方。博物館展示了高爾夫球的曆史、發展以及聖安德魯斯在高爾夫球運動中的重要性。門票:成人17.5英鎊。

6.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會所(老球場邊上)

聖安德魯斯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最近對其曆史悠久的會所進行擴建並增新強化內部設施,在完成翻新後,今年向公衆重新開放。會所的重建是100年來最大的工程,上壹次對這座世界知名建築物的重大擴建還是在1924年進行的。


關于百高 BaiGolf (www.baigolf.com) 


業界首家全面引進AI客服,365天24小時對應。


可提供中文,繁體,日文,英文,韓文等14種語言選擇。


是亞太地區最廣泛應用的在線高爾夫球場預訂及高爾夫旅遊服務平台之壹。


帶給您全球5000多家高爾夫球場,1000多種高爾夫旅遊套餐,50萬家酒店的預訂選擇。

BaiGolf能帶給您快速、簡便的在線預訂體驗,是您預訂高爾夫的平台首選。


預定方式:下載APP或小程序搜索“百高高爾夫”